档案学研究

我国档案虚拟社区建设:困境与对策

 

虚拟社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把具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联系密切但身处不同地方的人们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在线交流群体[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分,垂直类专业社区应运而生,其中档案虚拟社区即是虚拟社区的衍生产品,它是依托互联网媒介,由档案领域相关机构或人员建立的,以档案相关信息的沟通、交流互动、知识分享、建立人际关系为目的而形成的一个具有互动性、交流性特征的专业性虚拟社区。

在实践中,档案虚拟社区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社会甚至行业内人士对其了解程度不高。建设档案虚拟社区是加强档案行业内部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档案学科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主要措施,因此建设档案虚拟社区很有必要。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对档案虚拟社区的讨论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档案界论坛与档案知网等特定档案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上,韩季红、孙军等人(2008)从档案学通讯网站论坛(档案知网)上的热门内容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走向,指出档案学应当渗透到公众中去以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2]。常冠林[3](2009)对档案界论坛中存在论坛模块发展不均衡等八个问题进行了阐述。顿琴、李刚[4](2010)对档案界论坛的概况、特点及功能进行了介绍,孙大东[5]以档案界论坛为例,研究档案自媒体的教育功能,认为档案自媒体具有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虚拟化等热点,同时并指出目前档案自媒体应用中的不足。可见我国档案虚拟社区研究呈现出较为分散微观不够系统,且时效性不是很强的特征,因此笔者对国内虚拟社区进行了系统调查,进一步明晰我国档案虚拟社区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建议。

一、我国档案虚拟社区建设调查

为了解我国档案虚拟社区的建设情况,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调研法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聚焦于档案领域、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档案虚拟社区进行调查,具体于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利用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以“档案+社区”“档案+论坛”等为关键字进行网页搜索,并通过文献阅读,借鉴前人的调查方法,拓展调查渠道。最后,为保障调查对象的全面性,笔者以综合性档案馆、档案学期刊杂志社、档案学学会为切入点,主要通过查看友情链接进行档案虚拟社区挖掘。最终调查样本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创办主体 调查样本综合性档案馆 家庭档案网、档案界论坛档案杂志社/学会 档案知网、档案教育网档案学高校/个人 南昌大学档案学社区其他 中国档案人论坛、档案网、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二、我国档案虚拟社区建设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对我国档案虚拟社区的数量、内容、形式等进行了调查。对每个样本逐一进行访问与归纳统计。同时,由于调查样本中存在较多停止运营、无法访问的档案虚拟社区,笔者通过查询网站历史记录尽量还原历史结果,但仍存在部分链接无法访问的情况,所以由于各种因素此次调研仍有不足。

1.档案虚拟社区建设数量

经网络调查,笔者发现我国档案虚拟社区建设情况不太乐观,截至2020 年10 月,仅有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一个档案虚拟社区仍在继续运营。笔者通过访问互联网档案馆查找虚拟社区历史数据,得到我国历年档案虚拟社区数量数据,具体见图1。

图1我国虚拟社区数量变化图

由于从2008 年起,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攀升和Web2.0 大潮的逐步推进,网民互动交流需求增强,虚拟社区步入黄金时代。通过折线图可知,我国档案虚拟社区由于专业领域限制,档案虚拟社区数量不太多,达到巅峰的时间也稍有延后,于2011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媒体出现带来的冲击以及社区优质内容的下沉等一系列原因,档案虚拟社区于2016 年进入萧条期,2019 年仅有两个社区,至2020 年仅有1 个虚拟社区继续运行。

2. 档案虚拟社区建设内容

通过建设内容统计可知(见表2),我国大部分档案虚拟社区主要开设有档案资讯、档案理论、档案论坛等栏目,少部分档案虚拟社区开设国外档案资讯、工作招聘等栏目。其中档案知网内容最为齐全,几乎涵盖了档案领域的所有交流需求。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因为挂靠于青青岛社区,因此功能较为简单,内容也高度聚焦,仅作为城市档案的一个讨论社区,因此没有太多版面划分与功能设计。

上一篇:抓好精准扶贫档案 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