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研究

基于专业认证的档案学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进程日趋加快,信息数量也出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信息量与知识量日渐增加,使高校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提升毕业生的质量更是提高教育综合质量改革发展的关键目标。我国高校的改革发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着重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需求为根本,成果目标为导向,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提升毕业生质量水平,是建设研究创新类大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注重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拥有批判创新精神、兼备实践应用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当前档案学本科教学培养模式仍以侧重理论常识的教授为主,专业实验环节及实践活动安排有限,这种侧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利于满足社会迅猛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应用型毕业生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政策导向

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转型,国家与行业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为档案学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一)宏观政策导向。200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教学改革要把改革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上,实施“质量工程”,增强教学发展准则建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提升教育综合质量为其发展的关键。构建合理质量标准,以推进毕业生多元化提升、顺应经济时代需求成为权衡教学水平的基本准绳。”高等教育改革逐渐从“增量”往“提质”转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具体政策支持。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学质量的提升需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要途径,深入推进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综合改革。”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依照教书育人规律、遵照学生发展规律,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导向,创新育人形式,革新育人理念,改进育人方式,以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思想觉悟、德行品格、文化内涵,培育德育、智力、体能、审美等层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继承者和构建者,必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可见,在教学质量改革的大背景下,调整专业教学结构,丰富教育培养方式,优化课程模块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必要途径。

(三)行业指导规范。国家教学质量的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优化,推进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改革的步伐。2013年,于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组初步制定《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稿)》,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4年,于武汉召开的以“档案学人才培养创新”为主题的档案学专业系主任会议上,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本科人才发展现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完善的思路。2015年,于长春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上,徐拥军副教授阐述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工作进展情况。冯惠玲教授在会上总结发言指出:“档案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从价值层面、从德行层面予以立意,守正档案学专业的基本教学理念与专业发展规律,同时给予更多的包涵空间,尊重具有特殊才华、灵活思维与能力的人所奠定的创新之路。”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组经历了三次会议磋商,对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予以修订、完善。从“人才目标、培养规格、课程安排、教学标准、师资队伍、教育环境、质量检测”七个方面予以具体阐述,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升提供了基本规范。

二、关于档案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一)完善我国的专业认证思想及机制建设是保障并促进教学质量日渐改善和提升高等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2016年6月2日,中国获准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华盛顿协议》最主要的内容是对通过统一认证专业的学位予以认证的制度,即取得我国专业认证规范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在其他专业认证国家评定职业工程师资格时,同样具备该国毕业生所享有的专业待遇。通过对国内外专业认证思想与实践的归纳、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档案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促使档案学人才培养质量接受社会评价、培养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培养成果接受社会检验,有效提升档案学人才培养的目的达标、教学条件的撑持度、成果监测的规范度和社会需求的适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