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研究

秘书文书档案基本任务与网络化管理

 

众所周知,档案并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杨霞在2017年发表的《1980年代以来文书学理论研究述评》中说到,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自然延续,同时也在文章的结尾中提到当前侧重于社会职业的需求,大专院校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在教学过程中又将文书学与秘书学合并成文秘专业。因此秘书、文书、档案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成为学术者研究的热点。从中国知网统计数据来看,三门学科研究文献,分别是秘书学856篇、文书学217篇、档案学3313篇。经过分析比对,学术热点要集中在中文词源、定义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讨。

一、基于“三学科构成要素”建构各自独立学科

(一)秘书学。在古代对“秘书”一词的解释是指宫廷里的秘密收藏图文书,是被隐藏起来的物体。任何一种事物最初的产生都由人特意去完成。依照我国的文化传统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如今秘书从最初物体已经演变成管理物体的机构和人员。对秘书学的研究,一是工作内容,二是活动规律,三是服务对象。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秘书学科概念体系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定论。只是对秘书机构设置、秘书制度完善以及秘书工作职责范围找出规律。为秘书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同时《秘书学科的性质、对象与结构》中也指出,秘书学是一门新学科又是交叉与应用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辩证性学科。秘书学的特点是政治色彩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美国劳工部职业划分将秘书分为五大类:一般秘书、执行秘书、法律秘书、医疗秘书、其他专业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秘书人员属于第三大类的第二细类,明确指出秘书职业人员属于行政管理人员类。另外从大学秘书专业课程设置和服务对象证明,培养方向是行政管理人员,课程设有大学写作、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秘书实际工作与服务对象主要机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主要协助自己的上司参与政务、管理日常事务以及上司的后勤保障工作。例如,下面送来一份请示报告,要求解决问题。秘书要事先摸底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与请示相关的资料,及对如何办理提出的建议和几个解决的方案,从而供领导者决断时参考选择。如每年上司参加各类活动,要撰写文字材料,上司的讲话稿、会议材料、调研报告及出台的各类政策性文件等等文字性资料。

(二)文书学。文书最早出现在西汉,主要是诏书、文告、图书、典籍为主,之后逐步演变出两种形式的文书:公务文书、私人文书。近代文书学创始于30年代,重点研究公务文书写作、文书工作流程、文书工作职责等问题。“文书”包含文书类型、文书行为、文书关系、公文写作、公文处理程序、文件管理等方面。1956年,有学者提出文书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研究过去和现在文件以及文书处理的发展,另一部分是研究过去和现在文书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955年编写的《文书处理学讲义》一书。该书内容侧重于公务文书概述、机关文书处理、文书立卷等三方面内容。直至今日,文书学也一直作为档案学科分支学科来研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根据文书知识体系建构考虑,文件与文件工作程序,档案与档案管理程序等知识衔接,以及利于档案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需求。文书概念、文书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建构、文书学科地位方面都存在相互交织、相互包含。

(三)档案学。“档案学”概念首先出现在19世纪初叶的德国。首次出现“档案学”名称的是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之后,1806年出版的《档案馆学和登记室学》、1834年出版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也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1885年朗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提出:“对档案学及其他辅助科目,应该加强研究工作,以提高科学水平。”制订的历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列入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第三章“档案的管理”、第四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确立档案工作原则、管理方法、服务对象。档案业务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等工作,通常称为九个环节。前七个环节为基础工作,后两个环节为编研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