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研究

公路建设项目影像文件采集与溯源应用研究

 

0 引言

建设项目影像档案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的历史见证和记载。影像档案,在工程招(投)标、宣传、借鉴、培训、纠纷、结(决)算、营运中具有直观效果。但以项目影像档案溯源项目建设这一课题,目前鲜有研究。影像采集活动是建设项目影像文件获取的唯一途径。溯源项目建设则是影像档案的价值体现。因此,研究影像文件采集活动和影像档案溯源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与广西荔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国家档案局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研究解答了在影像文件采集过程中的“为何拍”“为谁拍”“谁来拍”“怎样拍”“拍哪里”“拍什么”“拍多少”和采集的影像文件该“如何选”“怎样著”“怎样存”“如何用”等问题。

1 影像文件采集的现状

1.1 我国缺乏针对建设项目进行影像文件采集的系统研究

国家档案局在不同时期出台了关于建设项目影像文件的标准[1]、规范[2]和文件[3],规范了影像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标准。但这些标准、规范、文件在影像文件采集、整理、存储等方面的条款较少,且语言表达抽象、模糊、可操作性差,各地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两个重要文件[4-5]、监理规范[6]是公路影像文件采集的主要依据。但文件没有规定影像文件的采集,更无涉及溯源的要求。

顶层设计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影像档案合格性评价缺乏依据。调查显示[7],同一个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基本相同的参建单位之间收集的影像数量、质量相差悬殊。但按照目前已有的规范、标准,无法判断数量多少为足够,影像达到何种质量才能满足使用。多数企业(包括建设、采购、设计、监理、施工)并未对影像文件的采集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企业在施工生产、安全、质量控制、二次创效、竣(交)工验收、营运、维护与加固时缺乏宝贵资料。其后果是有价值的影像资源得不到抢救。

1.2 以影像文件溯源项目建设的研究有待上升为国家或行业标准

以建设项目影像采集与溯源为查新点[8],检索到的信息绝大多数为金融、社保、税务、工商、学校、医院、文物等领域。经对比,检索到的文献中尚未见与本项目查新点完全相同或类似的报道。国际上至今尚无专门针对建设项目影像文件采集对象、时机、部位、数量、频率、质量的研究,更无以影像溯源项目建设的文献报道和专题研究。

2 影像文件采集活动的研究

2.1 采集组织的研究

项目法人对项目影像采集工作负总责。项目影像采集工作应实行“两纳入”(纳入项目招(投)标、纳入项目履约能力检查)、“三同步”(同步准备、同步推进和同步完成)。项目影像采集组织框架流程按图1设置。

图1 影像采集工作组织模式图

2.2 采集活动的研究

真实性、同步性、对比性、还原性是建设项目影像文件采集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是指数字成像设备直接拍摄形成的原始影像信息,除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处理外,不能对数码照片的内容和 EXIF 信息进行修改和处理。同步性是指工程影像采集时机与建设活动同步。对比性是指所拍摄的对象要有一定的参照物。开工前后,过程乃至竣工均应有对比影像文件。还原性是指必须采集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影像文件,能溯源项目建设重大活动、关键工序、重要结构。为此,影像采集活动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1)合适的数码摄影设备。摄影设备是确保真实性的条件。一般采用数码摄影设备,如航拍飞行器、单反、数码相机、手机等,只要分辨率不低于1 080×720像素,单张照片大小不超出4 M,手机像素最低要求1 200万,所采集的影像文件,均满足档案要求。

课题研发出一款手机采集影像的安卓版APP采集系统。采集影像后,现场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完成影像文件的元数据编辑,上传系统,能实现采集、著录、系统管理一体化。

(2)拍摄时机。拍摄时机是确保影像文件采集的同步性。影像拍摄时机应确保在整个事件精华、高潮及结束前完成。因此,项目开工前应有关键工序、隐蔽工程、重要结构部位、不同时期反映项目全貌的航拍等项目影像文件采集策划书。

(3)合适的参照物。参照物出现在影像文件中,对拍摄对象具有很强的对比性。照片类常用的参照物有钢尺、卷尺、塔尺、标识牌。其中标识牌尺寸规定为:标识牌长60 cm,宽50 cm,行高10 cm。字体统一为初号。图2为标识牌范例图。

上一篇: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