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的档案学研究全景透视以数据库论文为例
学术论文是人们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信息的深入挖掘,了解作者、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把握档案学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揭示研究前沿,发现档案学研究的知识基础。关于档案学研究内容的分析,一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如王新才、朱玉媛、牛耕等学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我国档案学的研究热点,包含有文件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档案本质属性、全宗理论、档案价值与作用、档案产业化理念、档案馆功能与模式转换、档案事业发展、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档案教育改革、档案法制等方面[1-3]。二是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如傅荣校、倪丽娟等学者采用词频分析法,呈现了1995—2008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全宗理论、档案鉴定、文件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档案保护、档案立法、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教育等[4-5],以及马海群、王景文、蒋萍萍、宗乾进等学者借用SPSS、CiteSpace、NetDraw等统计软件、可视化工具进行了关键词聚类的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呈现了不同时段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如现行文件、电子文件研究、数字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建设、档案学、档案教育、档案安全、档案保护、档案工作等[6-9]。以往的定量研究,选取的时间段多有重复交叉,关注档案学领域的作者、机构、合作关系、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全景研究甚少。以C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作者、期刊与文献的共被引等知识图谱,呈现作者—机构的合作关系,展现档案学研究的热点,探寻研究前沿,揭示档案学研究的知识来源,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20年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全貌。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CSSCI数据库中 《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1998—2018年的论文5 205篇,经数据清洗后获得5 098篇有效文献。先将文本文件以UTF-8编码方式保存,再用CiteSpace软件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进行数据转化,而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CiteS-pace V.5.3.R8,时间窗为1998—2018年,时间切片为1 年,采用“Top N(N=50)per slice”法,节点类型分别选择 “作者”“机构”“关键词”“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手工调控阈值参数,运行调试后生成相应的知识图谱。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
节点同时选择“作者”和“机构”,阈值设定Threshold为 15,Font Size为 5,Node Side为 30,运行调试后得到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1)。图1中,节点代表作者或机构的发文量,节点越大,说明其发文量越多。节点颜色对应年份,时间由远及近,色彩由冷到暖越来越鲜艳,色环厚度代表对应年份的发文量;其中紫色外圈标注的是关键节点,冯惠玲、周毅及中国人民大学和苏州大学具有高中介中心性,说明它们是近20年档案学研究的关键学者和重要机构。黄色外圈标注的是研究领域最活跃的节点,黄霄羽、徐拥军、安小米、张斌及中国人民大学资源管理学院、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该领域研究最活跃的新生力量。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或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合作越多;作者与机构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从属的机构。图中连线e=983,但其密度仅为0.003,机构间的连线28条,极其分散,合作度低;作者间连线336条,合作大多为师生或同事关系,地缘性强;连线少且细,说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强度较弱,亟需加强学术团体间的合作广度与深度。观察作者合作最大子网络知识图谱(图2),可看出作者间的合作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冯惠玲为关键节点:一是经由周毅扩展到吴品才,增强了与苏州大学的合作关系,拓展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二是延伸出档案学研究的新生代学者黄霄羽、安小米,内部联结起张斌、徐拥军两大合作团队,加强了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的合作研究。而周毅、吴品才等重要合作生长点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进修过,说明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档案学研究的龙头机构,是培养档案学领域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发源地。
图1 1998—2018年国内档案学研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图2 1998—2018年国内档案学研究作者合作最大子网络知识图谱
下一篇:没有了